小虾米资讯
AD1庄河:老话金复海盖,辽阳在外啥意思?为啥没提庄河?
2025-09-17 05:40:47 / 我要吐槽AD2
在东北尤其是辽南一带,老一辈人嘴里常念叨一句老话:“金复海盖,辽阳在外”。可能现在年轻人听着有点懵,这“金复海盖”是啥?辽阳咋就“在外”了?还有,现在挺有名的庄河,为啥没在这句老话里占个位置?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道说道这事的来龙去脉。先说说“金复海盖”这四个字。金、复、海、盖,指的可是辽南历史上挺有名的四个地方。咱们一个个对应到现在的地名,你就清楚了。“金”是金州,就是现在大连市的金州区,自古以来就是辽东半岛的咽喉要道,军事地位极高,号称“辽东雄镇”。“复”是复州,现在对应的是大连的瓦房店市,以前的复州城,可是屯粮、通商的好地方。“海”是海州,这个海州不是江苏连云港的海州,而是指今天的辽宁省海城市。它是连接半岛和内陆的枢纽,不管是农业还是后来的工业,都挺有分量。“盖”是盖州,也就是现在营口的盖州市,在古代叫做盖州卫,是辽南另一个重要的中心,早年也是海运、渔业的重要据点。这四个地方,在明清时期是辽南地区经济、文化、军事上最发达、最核心的四个点,所以人们习惯把它们连在一起说,成了一个固定的地域概念,被老百姓编进老话里,代代传下来。再看“辽阳在外”,这就有意思了。辽阳这地方,可比“金复海盖”的历史还早,早在汉朝就有建制了,后来一直是辽东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元朝时设有“辽阳行省”,管着整个东北。明朝虽然重心有所转移,但辽阳依然是辽东都司的治所,有点“老大哥”的意思。可为啥说它“在外”呢?关键就出在明朝的行政区划上。明朝的时候,为了防御倭寇和加强管理,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招数:“跨海管辖”。在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政府把金州、复州、海州、盖州这四个地方,直接划归了对岸的山东布政使司(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政府)管辖。后来到了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又设立了“登莱巡抚”,驻地就在山东的登州(今蓬莱)。这金、复、海、盖四地,就顺理成章地归这位山东来的“登莱巡抚”管。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上属于辽东半岛,但在行政上却属于山东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科举考试。那时候的读书人要想考取功名,不能去辽阳考试,而是得坐上船,漂洋过海到山东登州的考场去考试。他们的户口、赋税、司法等等,都跟山东联系更紧密。所以,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金复海盖是一个“圈子”,它们和山东是“自己人”。而辽阳呢?它一直是辽东都司的直属核心,是独立的另一个行政系统。所以,从金复海盖老百姓的视角来看,辽阳虽然是大哥,但“不是一条道上的”,自然而然就被视为“在外”了。那么,问题来了:庄河现在也挺有名的,怎么在这句老话里连个名字都没混上?原因很简单:在当时,庄河还是个“小透明”。看看历史就知道:在明清大部分时间里,庄河这片地方开发程度很低,人口稀少。明朝时这里叫“红崖子”,只是个小地方,远远比不上金州、复州那些已经繁荣了上百年的重镇。庄河长期以来都归旁边的岫岩州管,自己压根不是一个独立的县级行政单位。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才从岫岩州划出一部分地方,设立了“庄河厅”。这意味着,当“金复海盖”的名号已经响当当地流传了几百年的时候,庄河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名字,才刚刚诞生没多久。一句老话的形成,往往凝结的是历史上某个特定时期的格局。庄河“完美”地错过了“金复海盖”作为地域概念形成和流传的黄金时期,所以自然就被“漏掉”了。不是它不重要,而是它“出道”太晚了。总结一下:“金复海盖,辽阳在外”这句老话,不是地域歧视,而是一句非常精准的历史地理“活化石”。它记录了明朝那段独特的“山东跨海管辽东”的行政历史,反映了当时辽南地区与山东半岛紧密的血脉联系和文化渊源。而庄河的“缺席”,则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发展有先有后,历史的聚光灯在不同时期会打在不同的地方。这句老话就像一张泛黄的老地图,为我们定格了数百年前辽南地区的行政版图和人文关系,非常有意思。
看过一些资料明朝时候辽东和山东关系比较复杂,有点类似今天兵团和新疆的关系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