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抚州 / 正文

抚州:曾国藩屠赣动机,和江西人口骤减的关联

2025-09-10 04:25:59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对江西部分区域(如九江)的暴力行为,并非针对江西人的地域仇恨,而是服务于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与意识形态需求;其暴力行为是江西人口骤减的局部因素之一,但绝非主因,人口锐减本质是战争、疫病、经济崩溃等多重灾难叠加的结果。一、曾国藩对江西的暴力行为:动机是 “平叛”,非 “仇杀江西人”※曾国藩统领的湘军在江西的暴力行为(最典型为 1858 年九江屠城),核心目标是摧毁太平天国的军事根基与社会支持,而非针对江西民众,具体动机可归结为两点:1、军事战略需求:江西是太平天国西线核心(九江为长江航道关键节点),湘军破城后屠杀太平军核心战力(两广籍 “老兄弟”),既是为切断太平军粮道、震慑反抗(曾国藩在书信中提 “使民畏我远于畏贼”),也是为 “以战养战”—— 通过掠夺城中财物补充湘军军饷。这种暴力是针对 “太平军控制区” 的战术选择,而非对江西人的全域迫害,※湘军未对江西非战乱区域展开无差别屠杀。2、意识形态对立:曾国藩视太平天国为 “儒家名教的颠覆者”(在《讨粤匪檄》中称其 “扫尽礼义人伦”),将镇压行为定义为 “捍卫道统”。他对江西士绅(如陈宝箴)甚至有 “江西人素尚节义” 的正面评价,无任何史料证明其存在 “看不惯江西人” 的地域偏见,暴力本质是对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敌视,而非地域仇恨。——二、曾国藩的暴力行为:江西人口骤减的 “局部因素”,非 “核心原因”1、曾国藩暴力的影响范围有限:湘军的屠杀集中于九江、吉安等太平军重镇,直接致死人数约数万,仅占人口锐减总数的极小比例,无法解释全省性的人口腰斩。2、人口锐减的核心原因是 “三重灾难”:①长期拉锯战的民生摧毁:江西是太平军与清军的 “主战场”(如抚州、吉安拉锯战持续 2 年半),农田荒废、粮道断绝,无数民众因饥荒逃亡或饿死,强征壮丁也进一步消耗人口基数;②疫病大规模蔓延:战乱导致尸体堆积、卫生恶化,霍乱、疟疾在江西全境流行,《江西通志》记载 “1860-1864 年疫死者十之三”,疫病致死人数远超直接战损;③赋税压榨与人口逃亡:清廷为支撑军费,在江西将 “厘金” 税率从 1% 提至 5%,湘军还额外 “劝捐” 1.3 亿两白银,民众不堪重负,大量逃往湖南、福建等地,形成永久性人口流失。——三、总结:拒绝 “单一归因”,正视历史复杂性※曾国藩的暴力行为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手段,无地域针对性;其对江西人口的影响是 “局部冲击”,而非 “决定性因素”。江西人口骤减的本质,是 “战争破坏 + 疫病灾难 + 经济崩溃” 的连锁反应,是近代中国战乱时期人口损耗的典型缩影。将人口锐减简单归咎于 “曾国藩屠杀江西人”,既忽视了历史的多重成因,也不符合史实,需以辩证视角看待这段历史,避免陷入片面的因果标签。

一眼ai,自己看看得了

湖南人开始给曾剃头洗地来了

这话说得没毛病.如果把曾国藩换成日本,把江西换成中国,会不会被请去喝茶?

楼主前三行中的主体,换成曾国藩-----日本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九江----南京江西人----中国人太平天国----抗日江西人口----中国人(伤亡3500万)会挨打么?

曾国藩就是英雄。平定太平天国邪教英雄,还有江西这个地方必须衰落,要不然没有沿海地区的发展,曾国藩是我最信仰的英雄之一

曾国藩生于抗战期间。绝对是像薛岳一样的大英雄

曾国藩就一满清家奴,对汉人重拳出炉,对洋鬼子直接跪,

这年头曾剃头都有孝子洗白他了,既然这么喜欢他,建议阁下去陪他

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绝对是主要原因。你就看吧,明清时期江西人口多于湖南,皖南人口远多于皖北,但经过太平天国之后人口锐减,直到现在江西和皖南的人口都没有恢复到湖南和皖北水平。类似还有明清时期陕西甘肃两省人口相加比河南多,但经过陕甘蛔虫之后,陕甘人口至今只是河南的一半

姓曾的在清朝对江西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是我们汉人的死敌。他就是一个恶魔。

20 世纪中期的历史教科书将太平天国塑造为 “农民革命典范”,淡化其暴力本质。例如,九江 “万人冢” 石碑长期被列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直至 2003 年才由考古学家确认为太平军屠城遗址。这种叙事策略导致江西民间对太平天国的记忆呈现割裂状态:官方强调 “反清”,而民间族谱、口述史却保留着 “辛酉之难” 的血色记忆。1、石达开部的军纪崩坏与民变:1855 年石达开率军进入江西初期,曾因减免赋税获得部分乡民支持,但很快因粮饷匮乏导致军纪失控。在永丰藤田镇,太平军焚烧老街及郭氏祠堂,引发当地团练武装反抗。据《永丰县志》记载,乡民 “以锄头、镰刀为械,与长毛血战七昼夜”,最终导致太平军撤离时 “沿途杀掠无虚日”。类似事件在瑞州、袁州等地频发,如 1856 年石达开部在义宁州(今修水)屠杀十余万人,修河因浮尸堵塞断流三日。2、李秀成部的屠城暴行:1861 年李秀成率部攻陷新昌(今宜丰)时,实施系统性屠杀。《新昌县志》记载,太平军 “入城后纵兵大掠,捆杀百姓于县署前,积尸成丘”,宣风乡被焚房屋 2000 余户,死亡数千人,幸存者被迫流亡深山。同年,李秀成部在丰城赤坑村焚烧 170 余户民宅,屠杀村民 400 余人,《涂氏重修族谱》中 “长冈堎、王奶殿尸骸嶙叠” 的描述,还原了当时的血腥场景。3、九江围城的人间炼狱:1855-1857 年太平军林启荣部困守九江期间,城内出现人相食的惨状。英国传教士慕维廉记载,西门菜市公然悬挂价目牌:壮年男子四肢二十文,妇孺躯干十五文。围城两年间,九江人口从 38 万骤降至 6 万,城外 “万人冢” 石碑至今仍存。4、饥荒与屠杀的恶性循环:太平军 “打先锋”(劫掠粮食)政策导致农田荒芜,1860-1862 年江西多地出现 “人相食” 现象。《义宁州志》记载乡民发明 “菜人贷”,父母将子女抵押给富户,按日割肉偿债。这种系统性破坏远超单纯军事行动,使江西陷入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的双重灾难。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