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荆州 / 正文

荆州:同样是背信弃义东咋吴袭荆州的感觉会比刘备夺四川差那么多?

2024-10-11 21:53:06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首先刘备在夺四川这个问题上是绕不开的道德败坏背信弃义,这点没法否认不用洗。人家请你来御敌,给你钱粮兵卒,最终你却成了夺他基业的人。放谁身上都不能忍。但后世评价却很少说这事。反观吕蒙袭荆州,一直有人诟病其夺荆州卑劣不正当。排除对蜀汉的滤镜以第三方的角度来看无疑是这个重要因素。刘备对刘璋而言是已经明显准备开撕,因为张松暴露的原因刘璋已经对刘备全面戒备,连起码表面的相处都很难进行下去,各个关隘已经严防死守,不让刘备的军队随意进出。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刘备一路退回白帝,我亏点钱粮兵,你以后也别来了,大家各自相安无事。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如同历史一般刘备拿下一个城大家正面开战。刘璋肯定不愿意,但真打起来自己也能应对,刘备只有一个先动手的问题,但是不具备突然性。刘璋全部防御力量都准备充足。东西这里则是十足的偷袭,有湘水之盟在前,双方还是表面的盟友,关羽全力北伐进行中,东吴又先以书信示弱后白衣渡江实行。一切的一切都让蜀汉想不到东吴会在这个时候对自己发难。力量都在攻击曹魏方向。对东屋哪怕有警惕但也绝对不是全力戒备(是的话就不会大部队北伐打曹仁了)一个是双方都已经准备开撕,相互戒备就看谁会先动手而已,双方连表面的盟友之名都没了。另一个则是真正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有心打无心,对的还是盟友,即使所谓的盟约已经名存实亡,但影响上终究比前者更恶劣。

于是向刘璋请求拨付一万精兵以及军用物资,想要往东出发,刘璋只增派四千士兵,其余的东西也只提供一半。张松写信给先主和法正说:“现在大事将要成功了,为什么要放弃这里离开呢?”张松的兄长广汉太守张肃担心祸患会延及自身,就向刘璋揭发了张松的谋划。于是刘璋将张松收押斩杀,刘璋和先主的嫌隙也开始出现了。刘璋下令守关的将领不要再将文书送给先主,先主大怒召集刘璋的白水关督军杨怀前来,责备他无礼,并将他斩了。

不是关闭隘口,是禁止发文书

刘璋怎么对不起刘备了呢?

刘璋前车之鉴啊

刘璋又给钱,又给兵的刘备给孙权什么了呢?

如果用夫妻关系比喻,刘备刘璋就是处不来闹离婚状态。刘备孙权就是保持夫妻时期,和西门庆合伙谋杀武大郎……

杀降和不杀降的区别。都是背刺,刘备好歹没杀刘璋,孙权是把关羽给杀了。如果关羽是被俘后软禁在东吴,其实问题也没那么大。

不宣而战与宣而后战的区别

荆州不是刘备拿下的吗?为啥东吴硬说是他的?

刘备不是第一次干这事儿了。车胄:我以为耷是友军来支援我的

三国演义吗?因为吴不姓刘。而蜀只是刘家人把右口袋的东西放到了左口袋而已。

您提到的刘备夺四川(益州)和吕蒙袭荆州这两个历史事件,确实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它们在道德和战略上的评价历来有所争议。以下是从第三方角度对这两个事件的比较分析:### 刘备夺益州1. **道德层面**:刘备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确实存在道德上的争议。他最初是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抵御外敌,但最终却夺取了刘璋的地盘。这种行为在当时的道德观念下,确实可以被视为背信弃义。2. **战略层面**:从战略角度来看,刘备夺取益州是为了寻找一块稳定的根据地,这是他实现霸业的重要一步。在当时群雄割据的背景下,刘备的行为虽然违背了道义,但在弱肉强食的现实中,也是不得已的选择。3. **后世评价**:后世对刘备夺益州的批评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刘备被视为正统的汉室宗亲,且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恢复汉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人对他的评价。### 吕蒙袭荆州1. **道德层面**:吕蒙袭荆州,尤其是白衣渡江的计策,被认为是不宣而战,违背了当时的战争规则和盟约精神,因此在道德上受到诟病。2. **战略层面**:从战略角度来看,吕蒙袭荆州是东吴为了自身利益和安全,对蜀汉的一次成功军事行动。在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下,这种突然袭击是有效的战略手段。3. **后世评价**:吕蒙袭荆州的行为在后世受到了较多的批评,主要是因为它违背了盟约,且发生在蜀吴双方还是表面盟友的情况下,给人以突袭和无故背叛的感觉。### 总结- **道德与战略的冲突**:在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中,道德和战略往往存在冲突。刘备和吕蒙的行为虽然在道德上有所争议,但在战略上却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后世评价的差异**:后世对这两件事的评价差异,可能与对人物角色预设的价值观有关。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其形象更多地被塑造成英雄和正统的代表,而吕蒙则更多地被视为一名出色的将领,其个人的道德评价对事件的影响较小。- **历史复杂性**: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复杂性,不能简单地以道德与否来评判。在评价历史人物和行为时,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和个人动机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搞清楚一点,背信弃义从来都不是问题,鸿沟之约马上刘邦就撕毁。那么为什么只有吕蒙白衣渡江被人骂呢?因为刘邦刘备后续有作战思路并且执行的不错啊,刘邦甚至统一了全国。孙权做了啥?大魏吴王吗?

刘备更无耻。孙权对刘备有救命之恩,详见诸葛亮传和鲁肃传。刘备不思报恩,那孙权就动手来抢。这叫施恩图报。刘备对刘璋没有恩情,刘璋不欠刘备什么。双方是互相利用关系,刘备拿了钱不办事也就算了,还抢人家地盘。这叫见利忘义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