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绥芬河:一个迷恋摄像机的女记者——黄晓天
2024-09-18 22:52:15 / 我要吐槽不知内情的“听众”这时也就会明白,这个黄晓天不仅是个扛摄像机的女记者,而且一定干得十分的出色。
黄晓天,黑龙江电视台第一位、迄今为止也是唯一一位女摄像记者、就这样“定格”在我的采访视野里。这不仅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扛摄像机的记者多为男性,女性极少(据说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而且还因为有那么多的女记者拿她作挡“箭”牌。我想,这黄晓天定是个很特别的女子,至少,当具备“高大健壮”、“宽肩粗腰”等外形特征。
可当我在黑龙江电视台经济部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给我的却是浓浓的女人味道: 高挑细腰,过肩束发上系一条宽宽的花格发带,驼色高领毛衣外罩一紧身马夹、紧裤短靴,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活力。且稳重、成熟。
说起这种较好的“视觉效果”,她笑:“我喜欢给人青春的感觉”。这种开朗和率真倒很符合她的记者身份。她透露自己身高1.76M,现年43岁(1953年出生),有不少白发,她指着额前发根处白丝告诉我:“我总要染发,不过这是少白头,我的身体素质特好,所以扛了20年的摄像机从不打怵。”
不用点题,不用引导,她的话就直奔主题而来,我感到这是一位很好的被采访对象,就如同20年来她一直是个很好的采访者一样。
在以后的谈话中,她的话题也始终没离开她的摄像机,仿佛摄像机就是她的生活,或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的机遇,她的奋斗,甚至她的舍弃,无不和摄像机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我要看她的一些片子,她却犹豫了很久,说没有象样的一一这使我很吃惊。在我收集的材料中,这是一个获得过20多个中央及省级大奖,自己策划、自拍、自编过2个大型电视报告片,拍摄过2、30条专题片,上百个电视栏目及上千条新闻片的女电视记者,而她却说:“我没获得什么大奖,我一点也不满意。”
成绩是客观存在的。1993年,她自采、自拍、自编和自当主持人的一部电视专题片《国门都市的喜与忧》一举夺得了当年全国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一等奖。
这是反映边贸城市绥芬河打开大门后出现的种种问题的片子,且不说其内容的及时性和深刻性,单说记者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在画面中这一开创性行为,当时在片子入选时,就曾引起了很大争议。
这种形式现在已极为普通,但在当时却是首开先河的,以致后来中央电视台出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后,有人称黄晓天是“吃了螃蟹”时,她还心有余悸。
当时不少观众来信褒贬不一,她对自己镜头前的形象又极不满意,差一点从此打消了当采、拍、编、播合一的全能记者的决心。其实,她心里最明白,当时这一最高奖落在她的头上,这不就是对她的最大肯定吗?
扛起摄像机满世界跑的黄晓天是骄傲自豪的。交谈中我发现她也决不掩饰扛着摄像机走在人群中的那份满足感。
她解释说,她对自己不自信,包括和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及个人生活方面,但一扛上摄像机,就感觉找回了自信。她说:“这时我感到我行。都说女人干不了这行儿,我能干,而且无论体力还是能力,我胜任,因此,一扛起摄像机,我觉得青春好象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扛摄像机是需要体力的,扛摄像机的记者就不单是体力,更重要的还有综合素质。而一个能扛摄像机的女记者,职业对她的要求也许还要更多。对此,黄晓天把很多成功的因素都归结于外在的、客观的东西所起的作用,而自己只是一个幸运的承受者。
- 上一篇: 谁知道国庆放今天ԅ(¯﹃¯ԅ)
- 下一篇:09.16能不能清理下人行道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