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台山 / 正文

台山:说说我对排超联赛和排球改革的一些看法

2024-08-29 23:56:04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这个改革是好事,增加了比赛场次而且也相当于恢复了以前的甲A联赛和甲B联赛赛制,AB两级划分开好处就是A级联赛没鱼腩对抗性更强更好看,B级联赛的任务我觉得更像是带青年队。同时我觉得这次改革应该再加一点东西进去:1.继续改革全运会三大球政策,继续增加三大球的金牌数,由现有4块增加到6块,刺激各个省更加重视三大球。2.继续推行现有全运会青年队两个级别的比赛,去年今年中国U17-U21级在国际比赛中大获全胜很大程度就是受了全运会组织两个级别青年队比赛的刺激,这个是大好事应该在下届全运会继续实行。3.今年联赛改革应该只是适行,如果真把对抗性带起来的话,明年是下届全运会的第一年,我认为可以改革全运会和联赛的关系,像奥运会排球资格和世界排名挂钩的办法,给4年联赛每年每场像国际排联那个积分制度算法一样给予每场胜负队相应的±积分,最后在4年内根据全国排名前6给予全运会决赛圈 m参赛名额,加上东道主还剩一个名额,最后一个名额再组织没拿到名额的球队打单循环赛制的全运会落选赛。4.另外如果想鼓励国内联赛队员流动和国家队主力出国,我觉得可以在男排那个送主力出去送外援名额的政策上再加一条,送一个主力出去再送相应的鼓励积分。全运会决赛圈那6个看最终全国排名的积分由4年联赛比赛积攒的积分和送主力出去得到的积分加起来算。具体如何奖励送主力出去送多少积分,可以参考巴西联赛给球员划档的办法:把国内球员全部划档,第一档级别的球员出去打球送多少积分,第二档球员送多少积分…以此类推。5.我觉得排协应该恢复组织地方队在联赛后举行全国大集训,由国家出面邀请世界顶尖俱乐部的教练团队来华交流促进各队提高,对各个地方队的教练团队定期进行业务培训。6.同时恢复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的举办,给中国女排更多国际比赛的机会。而且也可以在全国女排大集训结束后组织女排俱乐部邀请赛或者鼓励地方队出去和欧美俱乐部打交流赛。7.按新发布的今年排超联赛赛制青年队主要由05-06年队员组成,我觉得这个标准能否适当放宽,放宽到05-08级,相当于U17-U20都可以参加国内联赛,这样更有利于年轻队员成长。8.适当提高基层教练的工资待遇,同时加强校园排球和社区排球的推广,像前段时间鄂尔多斯组织的村排比赛就很好,可以向有排球市场的地方推广社区联赛,比如海南文昌、广东台山…排协可以协助当地地方推广曝光率和知名度9.部分发达省市能否适行日本美国那种校园排球体制,可以在上海深圳等有条件的大城市适行,如果有效果就扩大推广。10.排协可以继续探讨和研究运动员退役的出路,扩大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面11.全运会排球奖牌分配改革:全运会奖牌从4块增加到6块,冠军6块金牌,亚军3块金牌,季军1块金牌,第四6块银牌,第五3块银牌,第六1块银牌,第七6块铜牌,第八3块铜牌,第九1块铜牌12.补充说明全运会和联赛积分的规则:如果出现一个省有2支或以上俱乐部参加联赛的,取排名最高俱乐部的联赛积分为该省地方队的积分核算排名,运动员转会奖励的积分可以合并计算,但只能计算转会出本省的。该省最后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员可以从所有辖区内的俱乐部里挑选(但必须是注册地在该省的球员,不允许内外援代表参加全运会,如有想用内援的需变更注册地且满一定年限)13.全运会落选赛由未取得全运会决赛圈参赛名额的剩余球队参加,赛制采取单轮大循环赛制(和世界杯一样),最终排名就是全运会未进决赛圈球队的的全运会最终排名。排名第一的参加全运会决赛圈的比赛,排名第二的就是全运会第九可以获得一块全运会铜牌

第6条非常同意,不论是我国对女排的重视程度、女排国内市场、女排国际影响力还是现在女排尴尬的处境都急需通过主办国际赛事来帮助女排渡过阵痛期。

不愧为15带佬,建议真全面

升降级总归是好的,再也不能躺平了。可惜奥运没拿牌,不然涉及到资金的那几点肯定能到位。奥运名次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真的能影响好几年的发展

换汤不换药 球员怎么流动起来才是关键

应该取消全运会的资格限制。吴梦洁就是典型,江苏为了全运会,迟迟没上一线队。

全运在增加金牌数那估计洛杉矶七个能上场的都凑不齐了,丁郑张还需要国家队加金烨仲慧都能入选。

谈论的很全面。咱们主要是好苗子相对来说少,即便是升降级 积分等如果没有出色的球员,比赛也没有任何吸引力。

楼主用意是好的,但思路不太清楚而且部分具体措施非常欠妥当。我只说两方面:1到底要不要全盘市场化?2国家队长期集训要不要保留?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具体怎样做不是很难的事情。我是反对彻底市场化的,因为目前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以足球为例,盲目市场化的结果是废除了原有的体制,新的体制又没有做起来或者没做好,结果就每况愈下;排管中心是个小衙门,与各地体育局协调不是很强势,自身管理一个半市场化的联赛恐怕都很吃力了,全面市场化只会失控,少数人浑水摸鱼搞的乌烟瘴气乱七八糟,足球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另外,国家队的集训时间也是要保证的,这个方法让国家队长期处于世界之巅,证明了它的价值,肯定该保留。那什么叫“半市场化”?就是以前几年的排超为模板,有些方面在优化一下就行了:比如赛季长度比赛场次要适中又比如有球队球员严重过剩,而一些球队又严重不足,尤其不少球队个别位置的能力不足导致整体低水平从而导致强队少联赛水准低,如果排协官方做一些协调并给予经济上的补偿则让短板明显的球队拥有一个完整的阵容,这个球队短期内就变强很多,没有了太弱的球队,联赛水平也上去了,国家队员完全依赖集训保持和提高水平的现状也会改观,诸如此类包括对青年联赛的安排,对现有联赛的突出弊病应该有针对性部署来改善。搞好联赛可以调动国家队人员以外的积极性,让他们也有舞台和提升得到回报的机会,还可以促进社会消费增加就业,给球迷带来娱乐性满足感等等好处,但是对于排协这种专业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出很高要求。楼主的第4点我反对,把规则搞的太复杂会让人觉得不公平,对球星出国的球队可以给以经济补偿,买个有能力的外援就行了第六点也不同意,邀请赛只是赛季的热身赛,不是必需品,VNL中的弱队也可以看作热身赛。

我在去年11月提出的思路,和新联赛很契合

我认为中国排超彻底放开外援限制势在必行,这样不仅相应了国家扩大开放的号召,而且可以增加观赏性、提升球队竞争力,推动观众观赛热情,很多外行的观众无非是看看外援,看个稀奇,可以充分带动市场,为各只球队带来更多收益。即便再也不能采取22-23赛季那样完全不限上场人数,也应该把上场外援人数放宽到3人。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