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衢州:《江南通志》与江南省
2024-08-28 15:55:12 / 我要吐槽AD2
乾隆《江南通志》到底是本什么书?康熙十一年(1672)七月初一,大学士卫周祚向康熙帝提议纂修《一统志》,称:“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图、险要,宜汇集成帙,名曰《通志》,诚一代之文献也。迄今各省尚未编修,甚属缺典,何以襄我皇上兴隆盛治乎?除河南、陕西已经前巡抚臣贾汉復纂修进呈外,请敕下直省各督抚聘集夙儒名贤,接古续今,纂辑成书,总发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康熙帝接受了他的提议,明诏有司督促各郡邑编纂志书,以备编纂《一统志》之参考。礼部随后下发咨文,要求各省以贾汉復所修《河南通志》、《陕西通志》体例为参照编纂省志,由此拉开了《大清一统志》纂修的序幕。所以《江南通志》就是《江南(省)通志》,只是古人河南布政使司称河南、河南行省也称河南,所以它并不是江南的通史。主编黄之隽,雍正时,曾参加重修《明史》,革职后曾应聘纂修江浙两省通志,任《江南通志》总裁。乾隆《江南通志》以康熙旧志为本,芟除芜杂,补其遗漏,凡五年至乾隆元年(1736)成书。约二百九十余万字。按史例列舆地、河渠、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志等十志,每志依门分类,总六十七目。门前各有小序。其舆地志颇详赡,分图说三卷,载江南全省形势总图,江南十六府八州分界图、江宁省城图,及各府、州图,高家堰、太湖水利共三十四图并图说。又含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风俗、城池、关津、古都邑等十三目。为该地颇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资料。其中卷一记载:“今直隶外,为省者十有五,而江南为大;自周迄元,错壤犬牙,名号互异,明划其界,国朝因之。”是明朝开始把自周朝至元末不属于一个政区的多个行政区划为一体。乾隆《江南通志》虽为江南省地方志,但它也记载了其它省份的事。如卷六十一·河渠志·水利:“一自宣歙天目诸山下杭之临安余杭湖之安吉武康长兴以入而皆由吴江分流以入海。”卷六十七·食货志:“七年减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四府税额先是张士诚窃据其地而苏州尤称富庶徐达常遇春等统精兵二十万攻之数年始下太祖怒其附寇持城不降乃取诸豪族租簿俾有司加税故苏赋特重而松江嘉湖次之盖以惩一时云至是命户部裁其额凡一亩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减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俱止徵三斗五升其以下仍旧。十八年令京畿及两浙官田凡折收税粮钞五贯准米一石…”卷一百九十一·艺文志·史部:《越绝书》、《浙江通志》、《国朝江南省志》。江南省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江南省取代了江南。在江南省时期,还是有江南存在的。并且江苏、安徽官网公认成立于康熙六年,再晚也在乾隆时期消失了。后面的只是习惯性称呼,比如苏南、苏北行政署49年建立、52年撤销,但大家仍习惯称呼苏南、苏北至今(尽管后来多了苏中)。如顾炎武康熙年间完成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书中有《江南(省)》、《浙江(省)》。《浙江》篇:“联苏松常镇并浙之嘉湖杭…以保江南腹心…以镇江为首、苏州为腹、杭州为尾,湖州带山松江负海为左右翼。”称“苏松与杭嘉湖分开如把人断开。”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平定江南诏》载:“江南要地如广德、衢州、赣州、九江等处,或控引上流,或扼处形胜,应设镇守官员及水陆兵马。”同年六月,改南京为“江南省”。民国徽州刘师培云:“徽、歙之地与苏、常、杭、绍同居于江南,何以先儒学术有尚虚、尚实之殊,则以苏、常为泽国,而徽、歙则为山国也。如近人江、戴之学,均以征实为主,与吴越之学不同。略举二端,余可类示。嗟夫,皖省之民,其特质有三:一曰尚朴;二曰好义;三曰贵勤。此皆所处之地使然,今则风稍衰矣。”自唐算起,江南存在至今也有一千年,难道江南还能是一百年江南省?江南省一建立,其他地方立马不是江南?“江南”一词常与“中原”“江北”“边疆”“岭南”等区域概念相并立。江南文化常与江淮文化、中原文化、岭南文化等并立。如果江南省为江南文化,属于中原的部分淮北地,属于江淮文化的淮南等地不为中原文化区及江淮文化区而为江南文化区?假如,清初没把南京改为江南省,而是把黑龙江定为江南省,那么这个“江南省”是不是江南呢?干货
江南省的学风与地理分布,不仅顾炎武,梁启超也都认为苏南与浙北为浙西,实际上为同一文化区。《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应该算最早的地域文化研究了。
- 上一篇: 绍兴地区出个44变异大鳄大概十公分背甲
- 下一篇:对电,电能和电流的物理分析和解释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