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德 / 正文

建德:感觉征方腊最扯淡之处就在于梁山仅仅是先锋

2024-04-08 10:40:33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明明童贯大军才是主力。结果书中征方腊几乎全是梁山军硬打硬拼拿下来的。童贯的人除了斩了一个景德以及参与夹击逼死石宝以外简直就是寸功未立。这一点央视版倒是解释的挺好,说明朝廷不信任,蔡京高俅设计两败俱伤,并且不给修整机会就催战,童贯又来抢功。梁山不得不硬打硬拼。但原著可没这些,由于看央视版在先,当得知原著中梁山是兴高采烈地主动请战后,感到太令人震惊了。

抛开靖难之变的剧情需要,仅从现实逻辑而言,梁山根本没必要那么卖命,完全可以躺平等童贯大军到了一起打。要不然要童贯何用,光靠梁山打得话何必多此一举浪费粮草。

火头军薛李:先锋都不是,伙夫

按水浒的设定,大概就是朝廷自己的军队不具备打败方腊的实力,前面抵挡辽国侵犯和蔡攸童贯征田王的表现也看到了,根本指望不了,全靠梁山给它当大爹

朝廷的军队太垃圾了

朝廷的目的就是消耗梁山,让梁山和方腊两败俱伤,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这有两个原因一、时间到了大聚义是宣和二年1120年,招安是宣和四年1122年二月,同年冬征辽成功,次年宣和五年1123年争方腊,九月平定方腊,宋江被害应该是宣和六年1124年历史上这是金灭北宋战争开始靖康之耻1127年。作者在这里发盒饭就是为了避免靖康之耻时成建制的梁山没有作为。当然了梁山故事起源就是抗金,水浒传是影射抗金的https://tieba.baidu.com/p/8827194416?pid=149475555287&cid=0#149475555287二、作者施耐庵,准确说张士诚幕僚的腹诽、私货,腹诽的不是宋江。历史上的方腊,据方勺《泊宅编》的记载,兵力只达浙北秀州(今嘉兴)城下,而《水浒传》中的方腊,却占据整个苏南,兵力直达润州(今镇江)。在元代末年,大体也是《水浒传》孕育创作的时期,上述浙北、苏南地区,主要是张士诚的地盘,而最终全被朱元璋“征”了去。这方腊直从这里,占到润州,今镇江是也。共该八州二十五县。那八州?歙州、睦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润州。那二十五县?都是这八州管下。此时嘉兴、松江、崇德、海宁,皆是县治。——《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1.据《明史·太祖本纪》,有朱元璋“遣徐达攻镇江”之战;《水浒传》九十一回有宋江“取润州”之战。润州就是镇江。2.据《明史·张士诚传》,有朱元璋遣徐达等“攻常州”之战;《水浒传》九十二回有宋江关胜等“取常州”之战。3.据《明史·张士诚传》,有朱元璋遣徐达等进军,“自太湖趋湖州”;《水浒传》九十二回有宋江遣卢俊义“攻打宣、湖二州”。4.据《明通鉴》与《明史纪事本末》,有朱元璋攻张士诚,有“合兵围平江”之战,朱元璋指派徐达、常遇春、郭子兴、华云龙、汤和、王弼、张温、康茂才等八将攻打八座城门;《水浒传》九十三回宋江“平方腊”,有“苏州大会垓”之战,宋江指派关胜、花荣、徐宁、秦明、朱仝、黄信、孙立、郝思文等八将攻打方腊八将。平江就是苏州。5.《明通鉴》载:张士诚部队中有个杨茂,被朱元璋的将领徐达捉住,便利用杨茂“知悉士诚”,为攻下苏州起了很大的作用;《水浒传》九十三回,方腊部队中有个库官,被宋江的将领李俊捉住,得了“一应关防文书”,为攻下苏州起了很大的作用。6.据《明通鉴》,朱元璋部队攻打苏州北邻常熟,打败“守御城中”的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押监京师;《水浒传》九十三回,宋江部队攻打苏州,打败守御城中的方腊弟弟方貌,“首级解赴京师”。历史上的方腊,并无弟弟方貌。7.据《方舆纪要》,朱元璋曾遣将领“由此(指杭州西北面的屏障独松关)以袭张士诚”;《水浒传》九十四回,宋江遣将领先“收取独松关”,而后都“到杭州聚会”,攻打方腊。8.道光《昌化县志》与《明史纪事本末》,有朱元璋部队攻张士诚,“克徽州,道昱岭”,“取建德路”;《水浒传》九十六回、九十七回与九十八回,有宋江部队攻方腊,分道“取歙州并昱岭关”与“桐庐、睦州”,而后“攻清溪”。歙州,即徽州。桐庐、睦州、清溪,属建德路,曾是张士诚地盘。9.乾隆《建德县志》:朱元璋部队攻打在睦州(即建德)的张士诚部队,“由间道过岭,从碧溪坞绕出阵后,破之”。这岭,即指乌龙岭。《水浒传》九十七回,宋江部队攻打在睦州的方腊部队,从“小路过乌龙岭”,从东管绕到睦州背后(北面),而后攻破睦州。东管近碧溪坞。10.查继祖《罪惟录·吴张士诚》:张士诚的丞相张士信,当朱元璋攻打苏州城时,他在城上“猝飞炮碎首死”;《水浒传》九十七回,方腊的灵应天师包道乙,当宋江攻打睦州城时,他在城上被轰天炮打中,“头和身躯,击得粉碎”。11.据乾隆《建德县志》:朱元璋大将李文忠在睦州与张士诚、司徒李伯升大战,乌龙神护祐,“文忠率兵三千,破其军十八万,阴兵旗帜遍郊野”。又据民国八年本《建德县志》,李文忠得胜之后,向皇帝启奏,“洪武登朝,敕为山神,命有司春秋祭祀”。《水浒传》九十七回,宋江在睦州与方腊殿前太尉郑彪大战,也是乌龙神护祐,先破解郑彪的妖法;接着,乌龙神化身为“骑乌龙的天将”,使关胜打败郑彪。宋江得胜回朝之后,向皇帝启奏,便“圣敕加封清清灵德普佑孚惠龙王”,并“敕委本州库内支钱,起建乌龙大王庙,御赐碑额”。12.《明史·太祖本纪》:朱元璋部队攻下张士诚据点苏州“执士诚”。又据《明史·张士诚传》:士诚被“执”之后,便被押送“至金陵”;《水浒传》九十九回,宋江攻下方腊据点邦源洞,“缚了”方腊,便“解上东京”等等。还有就是水浒传的潘金莲、潘巧云一般认为二潘是影射张士诚女婿潘元绍和他兄弟潘元明,他俩背叛张士诚对了方腊女婿是谁?梁山卧底柴进,还带来燕青。尤其潘元明潘原明(应该就是潘元明)亦以杭州降于李文忠。——《明史张士诚传》柴进引兵灭了方腊。https://tieba.baidu.com/p/8829653855?pid=149487685200&cid=0#149487685200但是现存的可能不是施耐庵本,因为很多内容比如列举的5、11以及进军路线都不可能是张士诚幕僚能知道的(有记载施耐庵洪武三年去世),以及对方腊(张士诚)的批判。现在史料中记载一个嘉靖年间的武定侯本水浒传明末学者钱希言认为郭本把原《水浒传》古本中的所有词话(包括致语)、德胜利市、游情泛韵悉数削去,而且提出今本水浒都是承袭郭武定本一脉:(据钱希言所说,他所处的年代世人都在重金购买郭武定本。可见郭武定本在明末已经失传。)“今坊间刻本,是郭武定删后书矣,郭故跗注大僚,其于词家风马,故奇文悉被刬,真施氏之罪人也。而世眼迷离,漫云搜求武定善本,殊可绝倒。胡元瑞(即胡应麟;胡应麟在他的笔记《少室山房笔丛》中曾说过如下关于《水浒传》传播情况的话。可见《水浒传》繁本在嘉靖、隆庆年间还在流传。而郭武定本也应该在世传播,参考张凤翼的《水浒传序》。)云:二十年前,所见《水浒传》本,尚极足寻味。今为闽中坊贾刊落,遂几不堪覆瓿,更数十年无原本印证,此书将永废矣。”这是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组织人整理编辑出版的。明嘉靖年间郑晓所著笔记《今言》已经有记载:“嘉靖十六年(1547),郭勋欲进祀其立功之祖武定侯英于太庙,乃仿《三国志俗说》及《水浒传》为《国朝英烈记》(明朝开国君臣故事)。”很可能 施耐庵本可能只有个大概,有一些对朱元璋的腹诽,嘉靖年间郭勋创作《英烈传》的时候查了相关历史资料(他的地位能看到最权威的材料),并在参考水浒传时发现了施耐庵的影射,就吩咐门人改掉,但是当时水浒传已经流行了加上靖康之耻历史问题,梁山损失惨重没有改,把腹诽朱元璋的内容都改了。可能负责的人还写嗨了,参考历史进行了填充。

因为朝廷就是垃圾啊不然哪来的宋江田虎王庆方腊

薛仁贵表示俺只是个伙夫

先锋的职责,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逢城先登

这不是张叔夜的锅吗?

历史上方腊是被韩世忠生擒,水浒把功劳让给鲁智深了

虽然是文学创作,不过童贯历史上就是个大出生,这样安排无可厚非

这是小说啊兄弟,大前提背景不改变的情况下当然可以随意发挥了,不然叫什么水浒传,直接叫朝廷征方腊传得了

历史上方腊从起事到被斩首连一年时间都不到,北宋南方军力确实太废,后来调的北方一线部队,方腊一下就完了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