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天水:甘肃天水——悠久厚重的历史,好吃好玩的城市
2024-03-21 19:05:33 / 我要吐槽一、天河注水——初识天水天水市,古称秦州、上邽,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天水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甘肃省域副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24年3月,天水市辖2个区、5个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末,天水市常住人口为295.44万人。天水市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拥有约8000年的文明史,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天水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24年3月,天水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2处。2022年,天水市地区生产总值813.8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像如意一样的甘肃地图,由图可见,天水位于甘肃的东南部。在甘肃省内,和平凉、定西、甘南州和陇南接壤,但是最东边,和陕西的古城——宝鸡接壤。也就是说,天水不仅仅是陇上文化的地区,陕西的秦文化也深深的影响了天水。
作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地处陕、时、川三省交界之处,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横穿其境,向西通向西藏、新疆、青海三省,向东连接华中和华东,是西安和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地理位置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要,在古时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天水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称。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伏羲就诞生在这里,因此这里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易学等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文明的乐章。图为天水市区,可见并没有印象中西北城市的干旱,相反水资源并不少。另外一张是羲皇故里,创造了八卦的先祖圣人——伏羲的家乡,就在天水。
鲜为人知的是:虽然陕西省的咸阳,是秦朝的旧都。但是秦人真正的发源地,却是在天水。西周时,天水市曾是夏禹重臣的伯益后裔的一支中迁徙西垂(后名西犬丘),至非子时,天水市为周王室牧马有功而封为附庸,赐号秦嬴,秦嬴氏族因此以天水市为中心建立了秦国,位列春秋列国之一。秦国越陇山东扩以后,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武公在天水市境内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县级行政建置县冀县。图为秦始皇的老祖先——非子。非子是一个养马的高手,以为周天子牧马有功能建立国家。
天水这座城,和人们印象中的甘肃有些不大一样。总以为是“金戈铁马,长河落日”,实际却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总以为是“风沙漫天,大漠驼铃”,实际却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的《蒹葭》,说的正是天水这一带的“陇上江南”。身处陇东南,天水反而更像关中的西安。历史上,长安的惊艳离不开天水的孕育,天水的繁荣也离不开长安的辉煌。图为天水的地理图:这其中,关山,古称陇山。古人以西为右,故陇山之西又称“陇右”,范围包括如今的天水、平凉、定西、兰州四地。这也就是甘肃为什么简称为“陇”的原因。
孕育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河,皆向这颗“陇上明珠”,伸出了她们温柔的臂弯——长江流域的西汉水,自北向南纵穿天水南部,而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则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突破关山天险流入秦川。因此,天水不仅无旱,更是多青山草木,多甘泉碧湖。水土养人,气候亦宜人,因而这里长成的姑娘素有“天水白娃娃”之美誉,雪肤花貌,冰肌玉骨,兼之性情温婉大方,正是那“在水一方”的伊人。图为两位天水姑娘:马春瑞(左图)曾出演《微微一笑很倾城》中的校花孟逸然。徐小飒(右图)曾饰演李少红版《红楼梦》中的贾惜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笔者想起了自己大学时代的甘肃天水女同学,天真和秀气,美丽而大方……
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天水快速兴起了农耕文明,并早早参与了人类的童年。位于天水秦安县东北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残存着八千年前先民们的活动痕迹,其年代之久更甚于广为人知的仰韶文化,大地湾中出土的碳化的黍与油菜籽,昭示着西北地区最早的农业文化的产生。图为大地湾博物馆,三支不起眼的试管里,装的是从大地湾遗址中出土的黍与油菜籽
二、陇右秦州的“创业史”从战略角度看,位于甘肃东南角的天水,是从陇关西出长安的第一站,也是戍卫关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每逢乱世,必起刀兵。三国时诸葛武侯一出祁山攻魏,便在此处布下军垒,收服了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的“凉州上士”姜维,至于马谡痛失的古街亭,则正是关陇古道上的咽喉要地。而历史上第一个意识到天水的战略意义并付诸行动,最后称霸天下,定鼎咸阳的,要数秦人。秦人的领袖非子,本是在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凤翔县)为周天子养马的“弼马温”。因养马有道,受封秦邑(今天水市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镇守西垂,抵御犬戎。或许是天水的沃土滋养了秦人,当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葬送了西周,早已兵强马壮、摩拳擦掌的秦人开道陇山,攻下戎人占据的岐山(今宝鸡),历经六代的筚路蓝缕,终在秦穆公手上,将关中彻底纳入了秦国版图,为秦始皇最后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上图为甘谷县,天水传统的石牌坊,甘谷县后面还会出现,他出产的一种特产,成就了兰州牛肉面;下图是麦积山石窟一角
三、天水自古帝王乡至西汉,因为“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多情浪漫的汉武帝为这座城市赐名“天水郡”。在那个以北击匈奴为主线的年代,若说河西走廊是扼住匈奴咽喉的“大汉之臂”,那么天水则是其发力的肩膀。张弓裂石的“飞将军”李广,颇具悲剧英雄色彩的名将李陵皆出于此,而他们来自于同一个氏族——陇西李氏。正是这个陇西成纪的李氏,重走了秦人当年在天水“发家致富”,而后入主关中的套路,开创了大唐盛世。仅唐一朝,陇西就连续走出了十位来自李氏的宰相,就算不羁如诗仙太白,“官瘾”犯了,也得攀一攀李家的亲,装一装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从这个角度说起来,大唐的盛世繁华一半出于陇西老李家,自然也离不开天水这块宝地的“气运”加成。更“巧合”的是,起于涿郡赵氏(今河北涿州),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赵宋王朝,细数起来也是天水老赵家的分支,连掳走徽、钦二宗的金人都知道,靖康耻后,侮辱性地将这爷俩一个封为“天水郡王”,一个封作“天水郡公”。后世学者如陈寅恪、王国维二人则干脆称宋为“天水一朝”,至今,赵姓在天水仍是大姓,秦州区依然有赵家大院、赵家巷以及“赵氏天水堂”。图为坐落于甘肃天水市的两座著名的家族祠堂:陇西李氏,影响中国1000年;陇西赵氏,创造赵宋辉煌历史。
四、兴衰不定,宠辱不惊——坐看历史的风起云涌天水与长安的兴衰唇齿相依。当大唐盛极而衰,宋人南渡,元人在东北方建立了大都后,那座记忆中依稀还是“宇宙中心”的长安城逐渐被边缘化,从王都成为故都、古都以至“废都”。天水,这座长安城的“后花园”,也丧失了部分当年作为交通要冲的战略意义,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失去了“龙兴之地”的光环,褪去了历史的沧桑后,这座老城的画风反而变得异常可爱起来,成为了“舌尖上的天水”。图为天水的传统民俗——社火。因为麻辣烫的闻名,以前只在正月十五能看到的天水社火,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社火,也叫“秧(烟)歌”,它是天水各种民间民俗歌舞形式的总称。具体形式有有传统的秧歌、高抬、舞狮子、划旱船、夜秧歌、高摇伞、高跷、马社火等。
五、好吃的天水城,甘肃的美食之乡处在陕、甘两个“主食大省”交界,天水人对面食的热爱和西安人如出一辙——遍地是大大小小的面馆,桌子上总放着一堆生蒜,等你点完单,老板潇洒地回头说一句“么麻达!”(天水话和陕西话里的“没问题!”)甘陕以外地方的人,八成一脸诧异地听成了“么么哒”(我倒是不诧异,舌尖第一步做黄馍馍的大叔,最爱说的这句话就是么麻达)。而天水人更擅长的是“化淀粉为神奇”,一样小麦就能玩儿出十多种花样,更别说再加入各类杂粮,他们研究食物就像做化学实验般严谨,但起名字就非常随性了!用荞麦淀粉做成,口感筋道的,叫天水呱呱;而用土豆淀粉,口感绵软的,就叫“燃燃”;以至于一块凉粉,用漏勺从顶上捞出细条的就叫“捞捞”,侧面用刀削成薄片的就叫“削削”…….你确定不是来卖萌的?馋馋馋,下面是两张美食的图天水传统美食:浆水暖锅,食材有夹板肉、丸子等图为荞麦淀粉做成的呱呱,必须用手捏碎,调料才能入味。把呱呱捏碎后,拌上油泼辣子、芝麻酱、食盐、食醋、蒜泥等调料,拌匀即可食用。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呱呱,天水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六、崛起陇上,天水的厚积薄发之路到如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商业时代,自古以农业为重的天水的确落后了。尽管上个世纪,得益于当年“二机部”的建立和“三线建设”的推行,天水迎来过一段投身国防建设的峥嵘岁月,长城、星火、天光、红山、庆华这些厂子的名字成为老天水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可是,暂时的政策扶持并没能将她转变为工业重镇。此后,从来风云际会的老城错失了一次次的机遇,素称人杰地灵的宝地流失了大部分的人才,天水顶着“甘肃第二大市”的尴尬名头,经济上却与省会兰州相去甚远,还隐隐有被酒泉反超之势。在这点上,颇以文化自傲的天水人和曾经的西安人一样,有着说不出的失落,但也在这失落中默默攒劲前行。这座城市已经见证过太多的浮沉,在此成长的天水人,生来就淳朴而淡然,不曾“汲汲于富贵”。也许一时会落后,但永远都不会止步。正如那玉泉观上的老道士,从没有拉着人论经纬、看手相,只用微驼的背影告诉你:厚积薄发,修行,修行。图为天水市的市区——秦州区,红桥在诸多建筑中显得特别打眼。图为天水皮影戏,起源于汉朝,是秦川之地灿烂的文化瑰宝。一个下午我都在看这位道长,而这位道长一个下午都在看着远山。
接下来,天水美食介绍!!大家要是去天水赶风吃麻辣烫,也别忘了尝尝下面的美食。相比于网红的麻辣烫,下面的美食,可能更加能体会到天水城的特色。呱呱和浆水暖锅不说了哈,见上面的楼。总之,真好吃!!1、燃燃燃燃和呱呱很相似,不过原料是土豆淀粉,吃法和呱呱差不多,其口感更加绵一点。通常这两个食物是不分家的,可以点一份双拼,配合黏糊糊的酱料,每一口都有不同的体验。图为燃燃,长的就像麻辣烫,哈哈。
2、捞捞诸位,尤其天津卫的朋友们。捞捞可不是咱们的捞面,那是完全不同的食物。捞捞其实就是荞麦凉粉。天水凉粉品种繁多,有用荞麦制成的凉粉,用豌豆制作的凉粉,还有用扁豆、粉面等制作的凉粉。荞麦凉粉食用时,可削成长条形薄片,也可用漏勺打着圈刮下来,刮成长条形,这就是捞捞。拌上醋、蒜汁、辣子等,清凉爽口。还有一种荞麦凉粉是沿着边缘用刀削下来的,叫“削削”,块状口感更细腻。
3、面皮面皮又叫酿皮、凉皮,是西北地区人民最喜爱的小吃之一。不同于咱天津卫的碳水裹碳水,热热的碳水。天水人尤其爱吃各种凉拌碳水,面皮也有很多种做法,凉拌、炒、煮都不在话下。天水面皮和普通面条不太一样,面皮更为柔韧,配上黄瓜丝,混合牛筋面一起调制,非常美味。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