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米资讯

AD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陇南 / 正文

陇南:杜甫没有到过的地方,也有杜甫草堂吗?

2024-01-10 07:55:33 / 我要吐槽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谷歌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AD2
我跟人聊天,我说杜甫没到过庐山。结果有人把这个晒给我看,说是杜甫到过庐山。我有些意外,但我印象中的确杜甫没有到过庐山,没有到过江西的吧?前面有人提到说要制作杜甫的行迹图,杜鹃也分享了许多,但是有不少图片打开来都是很模糊的。仔细也看不到有江西的足迹。也不知道全国有多少个杜甫草堂。

理解为分店或者加盟店差不多

江西 庐山 杜甫草堂庐山杜甫草堂位于如琴湖附近,由几间茅舍、一个池塘、一个凉亭组成。地址 江西九江庐山区庐山如琴湖附近。景点位置 与必游景点的距离:庐山: 约1.1公里浔阳楼: 约18.8公里含鄱口: 约2.7公里与附近其他景点的距离如琴湖: 约0米

观庐山杜甫草堂有怀嘻哈猫头发布时间: 2020-07-31 16:27旅游领域爱好者观庐山杜甫草堂有怀碧水滋青竹,同窗谒草堂。杜公寻未见,满院溢诗香。

第一站 庐山 杜甫草堂 如琴湖第二站 花径 杜甫草堂 如琴湖【有人把此亭与庐山杜甫草堂相关联】对联:故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 摘自:——江西庐山御碑亭 四壁云山九江棹;一亭烟水万壑松。此联刻于御碑亭石柱,署款为:“罗侠仙书。”该亭始建于明代,民国八年(1919)重修并阴刻该联。================================================================江西庐山锦绣谷竹林寺 朱元璋与周颠 周颠又名周颠仙 朱元璋周颠又名周颠仙,名字不详,自称是建昌人。十四岁时得了狂疾,经常胡言乱语,人以为颠。叁十多岁时,狂态更甚。凡有新官上任,他必往拜访,并说∶「我来预告太平。」新官们视之如疯子,均命人赶出,不予理睬。据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周颠正在南昌行乞。他口唱《太平歌》,预言「天下将属朱」。朱元璋得知大喜,便邀周颠同行。在渡江攻南京时,风雨大作,兵马不能前行,周颠立於船头,向天呼叫,不久便风平浪静。後来周颠辞归庐山竹林寺。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後,遣使至庐山寻周颠,却杳无踪影。朱元璋感念周颠之功,便在庐山仙人洞西北的锦绣峰上,建亭立碑,以记其事。碑高约四米,碑文为朱元璋所撰之《周颠仙人传》,故此亭被称为「御碑亭」。亭前石门上刻有一副对联∶「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便写出了周颠「告太平」後「踪迹」杳然的情况。周颠除了预言「朱元璋做皇帝定太平」外,还在朱元璋攻打张士诚时,预言张士诚「天上没有他的位子」。於是朱元璋放心攻打,一举获胜。周颠在预言之外,颠狂之处亦不少。据说朱元璋每次出巡,他都要上前遮拜「告太平」。朱十分厌烦,下令赐酒灌他,谁料他量大如海,狂饮亦不醉。元璋心中刚涌起杀他的念头,周颠便说∶「你想杀我吗?水火金杖,对我如同无物!」元璋大怒,下令把他丢进大缸里,下面用火来烧。火熄後开缸一看,周颠晏然端坐,毫发无损。朱下令加大火力再烧,周颠依旧无事,反更容光焕发。元璋无奈,只得把他寄放在蒋山寺中,但不久和尚来告知,说周颠脾气古怪,老爱和小沙弥争饭,生气後已有半个月没吃饭了。元璋赶去一看,周颠却毫无倦色,一点饿意也没有。《倚天屠龙记》中写他出语无状,动辄骂人,行事怪僻,专好斗嘴,是非常符合周颠的性格的。

江南纪行——庐山 杜甫草堂 庐山花径公园杜甫草堂

大诗人杜甫居住过的地方,东柯谷和诗圣祠——甘肃 天水华之旅发布时间: 2019-09-25 07:20东柯谷和诗圣祠,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居住过的地方。东柯谷,位于天水北道区街子乡,是唐时杜甫之侄杜佐居之地。公元759年,杜甫携眷西行,刚到天水时,就居住在东柯谷的草堂里,多次写诗赞美了这块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河谷盆地。杜甫在《东柯谷》中写道:“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少。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在《东柯崖谷》中赞道:“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心中萌生了“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的终老东柯谷的念头。他移居秦州城后,还对东柯谷白水涧的幽姿奇趣,难以忘怀,在写给侄子杜佐的四首诗中,有三首提及东柯谷白水涧。杜甫热爱东柯谷,东柯谷人民更怀念诗人。为了纪念杜甫,他们改白水涧为“子美泉”,在草堂遗址旁办“子美小学”一所,封八股槐为“子美树”。在东柯谷传有“九股松,八股槐,白水涧,砚瓦台,仙人场,逼水崖”及“杜甫淹留地,处处有草堂”的民谣。元《一统志》载:“东柯草堂在东柯镇,少陵弃官之秦,寓居侄佐之居,其南有白水涧,即子美泉。”又云“子美泉,在子美村,平地起一凸,高3尺许,大亩许,上瀵水数十,水色白而味甘,流漓四下。”邓之诚著的《骨董琐记》曰:“杜子美归居,在秦州东柯谷。今为寿山,下有大木至今呼为子美树。”由上所述,杜甫草堂就在今北道区街子乡子美村的仙入场上,遗址虽在,但草堂早已湮没无存了。今天所能看到的草堂遗址,不远处是一所书声琅琅的子美小学,又名八槐小学。校舍四周,苍槐古柏,郁郁葱葱,子美佳泉,飞银泻玉。对于号称“子美树”的八股槐,学校视为“校宝”,有重大活动都要在这里举行。诗圣祠,又名成县杜甫草堂纪念祠,位于陇南成县飞龙峡。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10月,杜甫在秦州居住3个月后,经赤谷、铁堂峡、法镜寺、龙门镇、泥功山等地,一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同谷,即今陇南成县飞龙峡。杜甫在飞龙峡西岸选择了一处背枕青山巨石,面对峡谷山水,避风向阳的山坡地,营建了简陋的栖身草堂。后人在其居住旧址上立祠纪念,这就是诗圣祠的来历。乾隆六年的《成县新志》对此也有记载:“子美草堂在飞龙峡口,山带水环,霞飞雾落,清丽可人。唐乾元中子美避难居此,作草亭,有同谷七歌及凤凰台诸诗,后人感其高风,即其址立祠祀之。”诗圣祠对面,隔峡有一凤凰山,山上有凤凰台,因传说汉代有凤凰栖息其上而得名。当年杜甫于俯仰之间与凤凰台朝夕相望,写下了“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优。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的《凤凰台》长诗。杜甫原想在成县定居,谁想安史之乱后的成县,生活比秦州还艰苦,甚至到了拾橡栗、挖土芋充饥度日的地步。杜甫在成县只住了一个月左右,便又启程入蜀,临行时写下了:“贤有不黔突,圣有木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的《发同谷县》长诗。最早的诗圣祠,是一处建筑宏丽、石碑林立、绿树环绕、清幽恬静的所在。正门上有“诗圣祠”木匾,院内有8棵参天古柏和1株海棠,院墙上嵌有9通石碑,大殿内石龛上有杜甫塑像,龛上有“气吞江海”的横匾。后来祠堂遭到严重破坏。如今还能看到的是大门里的一副对联:“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千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院里有4通诗碑和1通明万历年间刻的《重修杜少陵祠记》。还有3棵古柏,虽古老而巨润,参霄蔽地、碧绿苍郁、充满生机,仍不失为一处访古间俗的旅游佳地。

杜甫草堂 (天水 杜甫东柯草堂)【百度百科】天水东柯草堂:东柯谷“杜甫草堂”,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柳河村。据《元一统志》、《古董锁记》、《雍大记》等史载始建于北宋哲宗绍圣(1094—1097)年间,距今900多年了,历经宋、元、明、清。明代崇祯末年(公元1644年)毁于兵火,后重建。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再遭兵毁,毁坏殆尽,之后又加修葺。草堂原址杜甫草堂原址在街子东柯谷八槐村柳家河。这里山青水秀,果园密布,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闹,又地处麦积山风景区内及旅游公路线上,与天水名胜麦积山、仙人崖、净土寺、石门及街亭温泉相连接,美丽无边。作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影响相当广远。他的经历,成为人们认识历史、了解祖国河山的一条独特途径,在这方面,他的陇右诗尤为突出。唐代陇右的历史资料散布于《新唐书》、《旧唐书》、《元和郡县志》等几部史志中,一鳞半爪,很不完备,所记只是战事、灾荒等内容,而杜甫陇右诗的大部分篇章,则直接记写了秦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状况。民间诗文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账,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汉落,胡舞白题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 陇右地处边塞,秦州一带胡汉杂居,处于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带,唐王朝在文化上采取的兼容开放政策,使这里成了胡汉文化交流融汇的大舞台,独特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民族浑融和文化多元的环境与不时出现的边烽紧急情势杜甫在诗中都有形象的描绘。居民之杂、物产之异、风俗之奇、地气之殊,一 一可览;驿道关隘、烽燧军檄、使节边将、胡人胡物,历历在目。 杜甫在寓居陇右期间,还用大量的诗篇描绘了独特的陇右自然风貌,记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人文景观,呈现出了显明的地域文化色彩。自然景致 如 写自然风光: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雨晴》)再如 写名胜古迹: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山寺》)又如 写山川奇景: 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 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铁堂峡》)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石龛》)【本篇未完】

【续】 乾元二年十月,杜甫离开秦州前往同谷(今甘肃成县),同年十二月一日又由同谷南下成都,前后历时三个月,这期间写了两组共二十四首纪行诗,其中陇右一段有十六首:《发秦州》、《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龕》、《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发同谷县》、《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地名为题 这两组纪行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实录性。各组除第一首外,均以行程地名为题,突出了时空的连续性。所写的是只有在当地才能见到的山川、风土、人情,完全是实地、实景、实情的抒写,而不是象谢灵运和盛唐山水诗那种理想之境和共有之景的表述。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写出了山水的“个性”。所写峡谷、山岭、石台、古镇、崖寺、渡口,各具神态。它们无一不显示出各自特有的景致,独具的风貌,它们只属于陇右。 杜甫的诗作描绘山区的自然景致。记写边城的人文景观,或清新明丽、或箫瑟疏凉、或壮阔幽远、或奇险峻峭,展现了不同于平原地区的边塞风光。让人惊心动魄,又赏心悦目,既感神奇莫测,又觉自然舒展。这类诗在陇右诗作中比比皆是。对一个地方进行如此全面而集中的记述,这是前所未有的。杜甫的诗作使历史上无人专门咏写过的陇右山川风物得到了全景式的描绘,把陇右神奇独特的风貌展示在了世人面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精辟地指出了杜甫的流寓及诗作对陇右扬名于世的独特贡献和重要作用。即如《山寺》一诗,是古代诗人中最早咏写麦积山的诗作,秦州胜景南郭寺则借助杜甫的诗作名扬四方,不少人就是吟诵着“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等杜甫陇右诗句了解秦州,走进陇右的。【本篇未完】

文化艺术 同时,我们看到杜甫的陇右诗对陇右文化艺术的拓展、延伸提供了一个充盈丰富的“武库”。书法、绘画、音乐等诸多领域都从杜甫陇右诗中“猎宝”,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价值非凡的珍品,为陇右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杜甫诗意画历来为画坛名家所看重,研习摩绘,源远流长。国画大师徐悲鸿在所绘的诗意画中,精心挑选了杜甫陇右诗中的《佳人》和《秦州杂诗二十首》的第五首予以描摩,对诗意画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传达的神韵,其意义甚至超出了绘画本身。被徐悲鸿题为《立马》的这幅画作,取材于《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原诗为:“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画中一匹骏马昂首挺立,威风凛凛,势不可挡。这幅画是1943年徐悲鸿写赠少帅张学良的,其时徐悲鸿居贵阳,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被禁闭在贵州桐梓。款识中徐悲鸿摘录了杜甫这首诗的末二句“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落“汉卿先生教之。壬午岁尽。悲鸿贵阳客中写少陵诗。”这幅作于抗战期间的《立马》,寓意深远,耐人寻味。秦州宝马“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英勇气概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感召力至今不衰。 杜甫的陇右诗还登上了音乐殿堂,而且走出了国门。1980—1984年,原苏联作曲家捷尔尼科夫选取杜甫诗19首,谱成了两部大型合唱套曲,并于1986年由原苏联国立室内乐合唱团隆重上演。在这19首诗中,《梦李白》、《促织》等陇右诗作入列其内。透过这些诗作,异国他邦的人们也领略了杜甫的陇右情思和陇右文化的绵远意蕴,这是杜甫对陇右文学和文化的又一贡献。 杜甫的陇右之行是不寻常的,他的陇右诗作也是不寻常的。陇右成就了杜甫,杜甫也成就了陇右。即如霍松林先生所说:“治中华诗歌者,无不注目唐诗;攻唐诗者,无不倾心杜甫;而读杜诗者,又无不向往秦州也。老杜倘无秦州之山川胜迹以发其才藻,固无以激扬创作之高潮;秦州倘无老杜之名章隽句以传其宰韵,又安能震荡海内外豪俊之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来游兹土,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乎?”[18] 杜甫流寓陇右的经历及其诗作,构成了陇右文化中一道庄严、瑰丽、永久的光彩。【本篇未完】

坎坷经历杜甫的一生,仕途不顺,经历坎坷。他曾做过“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称他为“杜工部”),肃宗任命他为“左拾遗”,一年后又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他在长安的十年里,亲自目睹了玄宗的荒淫,肃宗的昏庸,权贵的腐败,亲身感受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及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写下了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杜诗中的杰作,为历代人民所赞赏,也是后世尊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诗圣”的基础。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为避战乱,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逃出长安,经艰苦爬涉来到了秦州东柯谷,在侄儿杜佐住所之旁结草芦以寄迹,种花木以埋踪,并将此地曾看作是理想的避乱隐居的“桃花源”。有诗为证:“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尽管生活十分困苦,然而年青时“遍游名山大川,凭吊名胜古迹”的爱好始终未减,还抽空游览了秦州名胜南郭寺、甘泉寺与麦积山等地,每走一地都有诗作留世。杜甫在秦州虽仅住了三个多月,同年冬天因饥饿所迫迁到同谷(今成县),又辗转南下,年底到了成都。然而这是他一生中最艰辛、最难忘的一段经历。诗人在秦州期间所作的诗词,有好几首是东柯谷的作品,可以说诗人来秦州的“根”在东柯。而“这些诗都达到了最高的成就”。是诗人给天水人民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天水人民应当继承并弘扬这些遗产。重新修缮杜甫东柯草堂,是历史赋予天水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篇未完】

东柯草堂【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杜甫 〔唐代〕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草堂重焕生机 诗圣千年流芳 ——天水“东柯杜甫草堂”石碑落成揭幕2018-09-04 09:5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叶满山 东柯杜甫草堂 中国甘肃网9月2日讯(本网记者 叶满山 文/图) 9月2日上午,“东柯杜甫草堂”石碑揭幕仪式在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柳家河村东柯杜甫草堂举行。 著名诗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杰共同为石碑揭幕。 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教授谢冕,《诗刊社》副主编、诗人李少君,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蒲朝晖,天水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逯克宗,天水市政协副主席屈光平,以及前来参加第三届李杜诗歌节颁奖典礼的嘉宾、评委、获奖作者、各地作家、诗人、文学代表、媒体记者等共计180余人出席揭幕仪式。东柯杜甫草堂 “东柯杜甫草堂”石碑落成揭幕既是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保护开发东柯杜甫草堂的重要举措之一。据悉,早在2016年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创办之初,诗歌节组委会就提出设想,拟与麦积区联手在甘泉镇东柯谷杜甫草堂原址,建设以杜甫草堂为核心、全面展示中国诗歌史及自《诗经》以来重要诗人、诗歌事件的“东柯草堂中国诗歌林文化园区”,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打造一处永久性人文景观,作为“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的落地项目之一,旨在让李杜诗歌节为天水留下永久性文化遗产。此次由李杜诗歌节组委会出资在东柯草堂前设立“东柯杜甫草堂”石碑,既体现了李杜诗歌节组委会对东柯杜甫草堂保护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也标志着东柯杜甫草堂的规划和提升改造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吉狄马加在揭幕仪式上讲话,并向天水市委市政府、麦积区委区政府,以及在东柯杜甫草堂维修改造中付出努力的所有人致以了崇高敬意。他说,“东柯杜甫草堂”石碑的落成是对诗圣杜甫最好的纪念,杜甫寓居天水留下的经典诗歌早已成为了我们精神世界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华民族有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史和诗歌史,天水非常重视诗歌创作,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李杜诗歌节,并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有益活动,对宣传当地文化、发展经济、保护生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都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影响力也已扩大到国际范围,这正是地方政府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表现,相信随着李杜诗歌节的举办,将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当代诗歌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各位嘉宾出席揭幕式 逯克宗在致辞中说,“诗圣”杜甫曾在客居天水时写下了著名的《秦州杂诗》,这些诗作是天水文化根脉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诗圣”与“名城”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天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彰显底蕴深厚的天水历史文化和李白、杜甫与天水的历史情缘,201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以“李杜光芒、诗意天水”为主题的“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历经两届,该活动已成为我市一大文化品牌。今天,东柯杜甫草堂以干净整洁、古朴典雅的形象重新面世,东柯杜甫草堂石碑也一并落成,相信通过“东柯杜甫草堂”石碑揭幕等系列活动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提升天水市和麦积区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希望有关部门和麦积区强化衔接、科学谋划,力争将杜甫草堂打造成为承载历史博览、文化体验、艺术交流、民俗传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项目,为全市文旅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东柯杜甫草堂”石碑由吉狄马加题字。揭幕仪式上,吉狄马加向麦积区赠送了“东柯杜甫草堂”题词,麦积区委区政府向吉狄马加赠送了收藏证书。责任编辑:亢兆宁 作者:叶满山

东柯杜甫草堂提升改造工程完工 2018-09-02 00:00续写千秋诗圣与天水情缘打造“李杜光芒 诗意天水”品牌东柯杜甫草堂提升改造工程完工【2018年】8月31日,在倍受关注的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即将到来之际,在位于麦积区甘泉镇柳家河村的东柯杜甫草堂记者看到,原来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东柯草堂,在施工人员连日施工后,修葺一新的东柯杜甫草堂以它清雅脱俗的风貌呈现在青秀山水之中。该项目是麦积区委、区政府为配合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而实施的东柯杜甫草堂提升改造工程,东柯草堂是全国仅存几处纪念千秋诗圣杜甫的人文遗迹之一,原址在今麦积区甘泉镇柳家河村。公元759年,饱历仕途多舛及战乱之苦的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之职,携眷西行。寓居时称秦州的天水时,曾在当时居住东柯谷的侄子杜佐处小住,并在《秦州杂诗》里留有两首描写东柯谷自然风物的诗篇。为纪念杜甫在东柯谷度过的短暂时光,北宋年间,人们在东柯谷建立了最初的东柯草堂,后历经宋、元、明、清四代900多年,清同治年间毁于战火。20世纪50年代,冯国瑞、邓宝珊倡议重修东柯杜甫草堂,因故未果。1999年,在当地有识之士谢学义、贾志康等人呼吁下,原街子乡政府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多方筹资,在今东柯杜甫草堂原址修建茅屋三间,使堙没100余年的秦州千古名胜得以重生。但由于财力、物力等因素所限,现存1999年重建草堂场地狭窄、设施简陋,且疏于管理,原有建筑日趋破败,几近荒芜。2016年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创办之初,组委会就提出依托现有东柯杜甫草堂,打造东柯杜甫草堂文化园区的设想,麦积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将以现东柯草堂为核心周围500亩地划定为园区预留用地,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征用,同时责成区文旅局等单位着手进行东柯杜甫草堂文化园区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根据今年5月26日市委宣传部(天宣发[2018]23号)《关于印发<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组委会,麦积区委、区政府决定联手在现杜甫草堂原址建立“东柯杜甫草堂”石碑。为改变东柯杜甫草堂荒芜杂乱的现状,确保石碑按时落成,麦积区委、区政府决定在既不损害草堂原有建筑风貌,又不影响园区整体规划,同时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基本旅游环境及设施前提下,对原东柯杜甫草堂进行提升改造。由麦积区文广局、甘泉镇、区文旅公司及现草堂产权所有单位柳家河村共同负责实施的该工程,已于日前全面动工,计划在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前夕完工。本次提升改造工程包括建立“东柯杜甫草堂”石碑、重塑杜甫像,重建草堂景点整体护栏、建设绿化景观设施、硬化铺设行道,并对破损漏雨草堂进行修旧如旧维修等,营造草堂干净、古朴典雅,可供游客游览、各界人士参观采风的良好环境。据悉,作为本次提升工程重要环节,由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题写碑文的“东柯杜甫草堂”石碑,将于9月1日第三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期间揭幕。【本篇未完】

Powered By © 小虾米资讯 2015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